2011年,是一个新的10年起点,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国即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带着2010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10.3%的佳绩,奋发腾飞的新的一年。
在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里,我国钛行业还将迎来期盼已久的钛行业国际盛会——第十二届世界钛会。此次会议将于今年的6月19~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此届世界钛会的大会主席和筹办者——周廉院士,带着促进世界钛行业间的广泛交流、提高我国钛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美好愿望,全身心投入到此届世界钛会的筹办之中,殚精竭虑。在我国钛工业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处在低谷徘徊期和第十二届世界钛会即将召开之际,就本届世界钛会的申办、筹备进展情况和将对我国钛工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采访了周廉院士。
1.要办出一届最有特色的世界钛会
记者:周廉院士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今年6月世界钛会就要召开了,请您介绍一下世界钛会的申办和筹备进展情况。
周廉:首先说,这次世界钛会的申办成功可以说来之不易。世界钛会自196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举办了11届。世界钛会每4年举办一次,每次世界钛会的召开都带来了钛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自1992年我国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形式加入世界钛会组委会后,形成了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的7国组委会架构。1999年我国第一次申办世界钛会,当时,我国的钛工业正处于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申办工作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最终投票,我国以1票之差落选,德国取得了举办权。实力的差距使我国与那届世界钛会擦肩而过。
周廉:2000年以来,我国钛工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特别是2005年至2007年间增长率达到了80%以上,中国钛工业的迅猛发展令世界震撼,出乎西方大国的意料。我国钛工业实力的提升为世界钛会的申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在第十二届世界钛会的申办过程中,我国顺利赢得了世界钛会的举办权。这是世界钛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对我国钛业来说是件可喜可贺的大事。2009年2月,第十二届世界钛会中国筹备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确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我担任大会主席。
周廉:国际钛学术的创新交流是世界钛会的特点,学术性交流会促进钛应用的发展,这是多方面的,将促进大飞机的应用、航空的应用。同时也在加工、生物材料、化合物等方面进行交流。这是一届钛行业的国际盛会,通过与世界各国钛行业广泛交流,提高我国钛的科研水平,促进我国钛业的大发展和钛的应用这才是举办此届世界钛会的目的。为此,我们筹委会一直在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努力办出一届最有特色的世界钛会。
周廉:截至2010年,我们筹委会已经初步完成了世界钛会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我们相继组织了若干个系列会议和宣传,2009年6月在西安开办钛博士班、2009年在北京召开世界钛会中期会议、2009年6月24日在西安举办了“2009年钛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2009年11月在西安召开了“钛合金材料技术发展与应用工程科技论坛”、2010年4月在北京举办“航空钛合金技术发展论坛”、2010年6月在陕西宝鸡举办了“2010钛国际发展趋势研讨会”。系列会议的召开为培养人才,了解钛科技最新动向,为世界钛会做好了准备。这次世界钛会更多的是强调共同参与。对于国内钛行业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各界人士参加,共同见证我国钛工业的成果和世界钛业的顶级学术交流。
2.世界钛会将会对我国钛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们知道世界钛会的举办权来之不易,请再谈谈此次世界钛会会给中国的钛工业带来哪些影响,与世界钛技术的发展相比我国还存在哪些差距?
周廉:世界钛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术界,通过组织高质量世界钛会的学术交流论文,进一步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很多大学参与了进来,组委会鼓励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在大会上发表文章,通过组织高编写质量的论文和交流发表,其实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将中国钛学者推向国际舞台。
周廉: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应用单位设计师、产业界人员和中小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推动中国钛工业的发展。我们将设置“中-日钛民用及市场开发高层论坛”、“航空钛合金材料技术的未来特别论坛”两个重要论坛,其目的是促进钛的应用和扩展钛的新用途,鼓励国内钛工作者积极开展钛的应用技术研究。
周廉:世界钛会带来了两个启示,一个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一个是加强学术创新。我国钛工业快速发展和扩张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奇缺,这是制约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学术创新不足,与国际先进的工艺有很大差距,这同样也是制约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世界钛会的论文准备,通过举办系列论坛活动,就是要发现人才,推动学术进步,这是世界钛会带给我们的财富和影响。
3.对我国钛研究的思考
记者:依周院士对我国钛工业的了解,我国的钛研究到底处于怎样的状况?您对我国钛研究方面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周廉:近几年来我国钛工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海绵钛产量已经达到2.9 万t,钛加工材1.5万t。可以说明我国钛行业加工能力突飞猛进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在几年的发展中,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年轻人不断地加入到钛行业,为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事钛的单位在近年来也有很大的增加,产业设备条件也大为改善,从3~15 t的真空自耗电弧炉到先进的电子束冷床炉和等离子束冷床炉;从1 250 t等常规锻造机到1 600~4 500 t快锻机,也装备了越来越先进的精密锻造机等。这些足以表明我国钛技术的长足进步。
周廉:在钛技术研究方面,我国也在不断进步,如“973”项目的实施,2007年集中几个研究院进行钛合金材料制备及加工的基础研究,主要单位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航材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2010年主要开展轻质高温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及其制备加工的科学技术基础,主要单位有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承担的“年产3万t钛材及其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针对我国钛工业发展的瓶颈,产学研结合形成高性能钛合金、宽幅大规格钛合金板带、复合板及高性能钛合金管材等新技术,满足了产业对大规格钛板和大型钛设备的需求和航空航天对高性能钛合金的需求。这些钛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的钛整体工业水平上一个台阶做出了贡献。
从这个层面看,我国通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企业自主创新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我国钛技术水平。
周廉: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的钛研究水平还是处于发展中水平,与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还有不小的差距,工艺性研究较多,相关基础研究不足;共性研究手段已经具备,但研究深度不足;对新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使钛的应用领域较窄。中国钛合金研究者应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我认为应该讨论在完成国家项目指标的前提下,在未来三五年内形成共识性的目标,确立我国在钛研究方面的创新方向,立足于国际钛研究的第一方阵中,使我国钛行业达到质的飞跃。
周廉:一代材料、一代人才、一代产业!通过我国钛研究老中青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结出钛的科技成果,促进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